导语
近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公布了35个风景名胜区文旅融合典型实践案例,集中向行业内外展示风景名胜区在“文旅+”“+文旅”重点方向创新实践的最新成果。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发布案例的具体情况,以飨读者。
探索山地户外旅游服务管理新模式
申报单位:
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所属类型:
文旅+体育
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境内,是四川西部旅游环线的核心节点。景区由四姑娘山、双桥沟、长坪沟和海子沟四部分组成,面积591平方公里。景区山地户外景观资源极其丰富,其独特的第四纪冰川地质地貌构成了河谷到最高峰约3350米的落差,高山、极高山、河谷、混交林带层次分明,雪山、森林、湖泊、草甸、瀑布、溪流分布均匀,组合自然。有85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125条难度各异的天然冰壁,20条徒步穿越线路,400公里越野跑线路和6个绝美露营地,还有高海拔自行车骑行线路、溪谷型白水漂流资源和大岩壁资源等。特有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给户外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户外运动空间,为开展各类户外活动创造了天然绝佳条件。
围绕“安逸四川”品牌架构,景区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创建世界地质公园为载体,努力探索“高原民族地区新型生态经济模式”,全力打造“中国户外运动第一山”和“国内首个山地户外型世界旅游目的地”,为广大高原民族地区摸索一条盘活生态资源、实现脱贫巩固、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崭新路径。
(一)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1.户外管理规范化。一是建立全国第一个景区户外活动管理机构。结合四姑娘山地区户外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出台《四姑娘山高山协作管理办法》《四姑娘山山地户外突发事件有偿救援管理办法》等行业管理办法和规定,并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二是启用线上四姑娘山户外管理系统,以特种旅游“大数据全覆盖”模式,实现“闭环式”无缝管理和精准营销;三是加强四姑娘山户外运动协会自身建设,强监管重培训,在行业主管行政部门和从业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实现互动、互补,良性发展,来促进地区行业发展,净化本地区户外营运环境;四是编制完成《四姑娘山山地户外运动旅游服务管理标准化体系》并成功申报为国家文旅部行业标准化研究项目,以期实现四姑娘山户外活动科学化管理,提高对市场的应变能力 ,从而保证户外活动的开展安全、高效、有序,最终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谐共处的“多赢”局面。
2.户外服务专业化。一是依托景区户外资源和活动开展,出版发行《四姑娘山户外百科手册》《行走在高海拔》等户外专业指导书籍;二是定期对从事户外活动的向导(协作)进行专业化培训,建立了一套适合四姑娘山户外旅游发展的培训体系;三是严格对户外向导(协作)进行订单跟踪评价,倒逼户外从业人员提升服务质量;四是加强户外服务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充分激发当地服务机构自我锻造、自我提升内在动力,培育与支持户外俱乐部(公司)服务和管理方面不断创新创优,整体提高户外服务机构的综合服务水平。五是建立高山应急救援队伍。充分发挥高山向导(协作)、民兵、医务、警务人员的作用,形成统一领导、优势互补、协调有序、保障有力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以满足本区域户外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
3.户外培训基地化。一是成立四姑娘山户外运动学校,专注于户外专项培训、教育和研究;二是先后成为“中国大学生户外运动教育培训基地”和“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三是成功举办了五届“四姑娘山山地户外专家国际论坛”;四是与西藏登山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珠峰模拟攀登训练和探索高海拔攀登技术标准。
(二)实施四姑娘山“生态示范”创新模式探索。
1.户外节赛精品化。以“一月一赛事 一季一主题”万人共享户外盛宴活动为抓手,每年定期举办“四姑娘山攀冰节”“四姑娘山登山节”“云间花径越野跑”等赛事活动。其中“环四姑娘山超级越野跑”已纳入UTWT超级越野跑世界巡回赛,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越野赛事和全球最酷十大马拉松赛事。同时,2025年四姑娘山第六届云间花径越野跑和第十届环四姑娘山超级越野跑成功列入2025年省体育局、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第一批“跟着赛事去旅行·蜀里安逸促消费”赛事目录。
2.旅游模式生态化。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州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性”“经济发展性”“群众带动性”的旅游发展路径和全新生态示范模式。这个模式就是:确立了“一条全新路径”,实现了“六个业态转型”,取得了“七大发展成效”,简称“一六七”四姑娘山生态示范创新驱动模式。其中,“一条全新路径”是指打造“中国户外运动第一山”;“六个业态转型”是指核心产品由“传统观光”向“山地户外”转型、旅游方式由“走马观花”向“深度体验”转型、生态环保由“被动推进”向“主动推进”转型、产业收益由“门票经济”向“互动经济”转型、增收引领由“接待服务”向“技能服务”转型、旅游效应由“短视交易”向“品牌质量”转型;“七大发展成效”是指生态消耗小、产出效益高、人员转型实、环保理念强、品牌形象好、服务质量优、文化交流深。
(一)管理和服务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
四姑娘山旅游景区凭借着天然且独特的自然资源、区位、政策市场支持等优势,通过加大山地户外运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多元化的户外产品项目、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等手段,不断提高“山地户外”品牌的影响力。四姑娘山旅游景区逐渐成为众多户外爱好者进行山地户外旅游的首选。
(二)有效助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依托严格的管理制度和逐渐规范的山地户外旅游发展培训体系,区内所有户外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证,全员持证上岗。切实把握市场需求,景区户外从业人员逐步转型为以山地户外服务为主的新型化农民,完成了体力劳动者向专业技术人员的职能转变。目前四姑娘山地区户外俱乐部共有34家,职业高山向导(协作)390余人,提供相关就业岗位超900个(后勤保障、高山厨师、高山摄影等),与四姑娘山有紧密合作的户外组织和机构超过1000家,服务对象覆盖全国各中心城市精英人群和67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户外人员,年接待专业户外运动人员超过2万人次,并逐年递增。户外产业每年为当地带来超过6000万元的经济效益,有力助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三)“生态示范”创新模式持续推进。
景区继续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秉持“不以‘观光人海’消耗‘绿水青山’,追求‘户外质量’成就‘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山地户外为特色,以体旅融合、文旅融合、康旅融合、农旅融合为路径,着力研究解决传统观光旅游长期积累的“生态消耗大、综合效益低、质量意识弱”等深层次问题,锚定打造“中国户外运动第一山”目标,以创建世界地质公园为契机,全力推进管理和服务高质量提升,打造极具本土特色的山地户外旅游管理、服务新模式。
编辑/倍伊
来源 | 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